新年第一个月,上证指数在1月4日创下2440.91的低点,随后在政策托底预期升温及外资大规模净流入背景下持续反弹,大盘蓝筹表现好于中小市值股票,上证50涨8.30%,上证收涨3.64%,深成指涨3.31%,创业板跌1.80%。
自1月27日起,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,上市公司出现大规模亏损成为主流内容,而此前一直被高估值掩盖的商誉隐患集中暴雷,成了很多公司业绩下调的“致命一击”,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,2018年业绩可能亏损超10亿元的公司中,有14家公司均涉及商誉减值准备计提。
1月30日,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征求意见稿,引发市场热议,从IPO门槛上来看,上市条件引入“市值”指标,与收入、现金流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,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:第一,“市值10亿+净利5000万”或“市值10亿+收入1亿”;第二,“市值15亿+收入2亿+研发占收入比15%”;第三,“市值20亿+收入3亿+现金流1亿”;第四,“市值30亿+收入3亿”;第五,“市值40亿+国家有关部门批准”。科创板的推出,短期内会分流A股市场资金,但有利于A股的创投类企业和直接参股未来即将上市科创板的上市公司,中长期更宏观层面来看,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,助力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,实现中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。
1月31日,在新主席任职的第五天晚间,证监会连发三文,具体包括两融交易拟取消最低130%的平仓线限制、鼓励券商投资买股票,以及扩大QFII、RQFII的投资范围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一系列政策均对A股市场形成中长期利好,有利于引进更多境外长期资金、优化融资融券业务机制,进一步支持证券公司遵循价值投资理念,体现出监管层对股市的呵护。
展望后市,在对市场估值修复保持乐观期待的同时,也要继续本着谨慎、防守的原则,重视对个股基本面和业绩的考量,规避“讲故事”的个股,可关注银行、保险、证券、消费板块中的龙头品种,逢低吸纳。